我1989年参加工作,那时单位名字还叫邮电局,一晃已过去34年了。回首这些年,事业、爱情、家庭,该有的都有,儿时的梦想基本已实现。
从湖南邮电学校毕业后,我就到了离家千里的慈利县邮电局工作。那年我20岁,人生就是一张白纸,除了读过几本书,晓得数理化,几乎没跟社会打过交道,不知道如何面对人和事,就好像前行者遇到茫茫白雾,除了一头扎进去,好像也别无妙法。
20世纪80年代,改革开放刚刚兴起,物资比较贫乏,吃饱饭是整个社会的追求,人们见面的第一句话不是问好,而是问你吃了没。那时候只有县城和大乡镇有电,许多小地方连电都没有,“楼上楼下,电灯电话”还是写在书上的理想,没有人知道它会照进现实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我们邮电局就是为社会提供电话通信服务的单位。我在学校学的是市内电话交换,就是专门搞电话的人,然而直到工作前,我都没有打过电话。
到慈利县邮电局上班的第一天,带班师傅给了我一块万用表、一把起子、一把钳子和一把刷子,这就是我上班的全部工具。当时慈利使用的还是摇把子电话,纯人工接续,现在的年轻朋友恐怕只在电影里见过这种电话,拿起话筒摇手柄,机房里号牌掉下,话务员见了接通电路,询问打往何处,然后向目标电话振铃,电话接通,话务员退出,双方开始通话。如果是跨省跨市的长途电话,那么从清早到晚上都不一定能接通。
现在看似不起眼的摇把子电话,在当时却是个宝贝,全县不过200多台,都安装在县里最重要的部门、乡镇、工厂和企业。老百姓很羡慕,把它比作孙悟空的顺风耳,觉得是个很神奇的东西。
要想富,先通电话后修路。改革开放后,市场经济浪潮澎湃,信息不畅成了制约发展的瓶颈,各地都把发展通信作为第一件大事。我工作第二年,慈利就引进了香港地区退市的史端桥步进制半自动电话,一下子扩容到500门电话的容量。大概是1992年,县里淘汰了步进制,安装了09D全电子交换机,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全自动电话。1994年又引进了程控电话——德国的西门子EWSD。五年上了三个台阶,从人工电话到半自动,再到全自动程控电话,我用短短五年时间经历了电话100多年的发展历程。
电话交换机的飞速发展引爆了住宅电话市场。固定电话的数量开始爆炸式增长,一两千门的容量常常在一年甚至半年内告罄,装电话的用户像潮水般涌来,邮电局只能不停地扩容,那些年我们装电话要忙到大年三十晚上。很快县城里家家户户都有了电话,乡下也逐步有了电话村。电话开始把所有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,不管远隔千里万里,中间总有一根线连接着彼此的心。
电话普及了,人民开始追求更加便捷的通信方式。1994年移动电话网开始建设,第一代移动电话俗称“大哥大”,像砖头一样厚实,放在桌上自己站得起来。在固定电话的发展过程中,我们国内一直在学习,一路苦苦追赶。移动电话落后不多,发展过程中还实现了弯道超车,1G、2G在学习,3G 开始追平,4G崭露头角,5G已经超车,走到了世界最先进行列。
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初始阶段注重语音信息交流,随着信息的畅通,人们有了更高的要求,开始渴望文字信息、图像信息、视频信息全流通,渴望见识更宽广的世界。在当时,电脑是一切信息的载体。
改革开放让不可能变成可能,改革开放后的中国迅速融入世界、拥抱世界,中国科技与世界科技开始同步。在邮电分家之前,邮电局的各个办公室已经普及了电脑,但只是单机办公,彼此没有联网,不像现在的办公自动化系统,可以全流程、全业务、大数据共享。但即使是单机工作,在运算、分析、保存、修改等方面仍然要比原来的手工作业高效得多。
邮电分家后,电信公司作为主要通信运营商,工作人员接触电脑更频繁了。2000年左右,电信公司建成宽带网络,不少人买了家用电脑,电信网络的升级和电脑用户的激增也催生了应用软件。十年之内,家用电脑从无到有实现蓬勃发展,从宽带中国到宽带城市再到宽带乡村,一步步走入大多数家庭。直到2014年以后,移动通信发展到4G和5G,手机终端与电脑终端的功能高度融合。现在正在研发6G通信技术,未来社会是大数据、云处理、人工智能、万物互联的世界。
30多年间,我们实现了信息化的弯道超车;30多年间,我见证了一个社会翻天覆地的变化,见证了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,见证了通信事业的崛起,见证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。
(作者系中国电信湖南洞口分公司员工)